鱼蛋白质丰富、脂肪含量低,还补脑。鱼肉鲜美又健康,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健康食材。不过,挑鱼也是一门技术活,下面告诉您下面这几种鱼在买的时候可悠着点。

这5种鱼真的别买
第一种 个头太大或太小的鱼
鱼的个头决定其口感和安全感,鱼选八分大是最适合烹饪的。不少人都喜歡挑个儿大的鱼买。事實上,對於同壹品种的鱼來說,如果个头太大,鱼的年齡平常也更老,肉质也许会比較粗糙,况且还也许富集更多環境污染物。然而,大伙也不用太擔心吃了大鱼就必須有害健康。
大部分鱼体內的污染物含量都在安全範圍內,可以放心吃。那是否是就要挑个头小的鱼买呢?也不是。个头太小的鱼,安全性尽管没有什麽問題,可因为太小,不少鱼還沒有长大成熟,体內的香气物質也稍微少,吃起来没有那麽香。
此外,小鱼肉少,很难滿足咱们的胃口啊。
第二种大型肉食类的鱼
大型肉食鱼类体內更容易蓄積重金属等有害物質,国际上的權威健康机构也推薦不能吃鯊魚、剑鱼、旗鱼、方头鱼等大型鱼类。咱们都听过「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小虾,小虾吃泥巴」的讲法 。
其實,这就是水生環境中的典型食物链。处于食物链等級越高的生物,体內蓄積的有害物質就越多,而体型越大的食肉鱼,在食物链中的等級越高,如果吃的话,對健康的影响也越大。
第三种小摊小販賣的鱼
咱们也许都曾在某些不正规的小摊贩买过鱼类,为了方便也为了便宜。倒不是说小摊上的鱼必須不好,而是一些不正规的小摊贩,鱼的來源与品質都沒法保證,也许隱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,例如重金属超标、寄生虫等。想放心吃鱼,還是去正规超市与菜场买吧。
第四种被迷戀的野生鱼
很多人喜歡吃点儿野生鱼类解解馋。事實上,因为環境污染的不确认性,野生鱼也许更容易富集某些彻底猜不到的有毒物質。
例如,不少鱼会由于捕食了有毒的海藻、小鱼小虾而在体內蓄積毒素,常见的有雪卡毒素、河豚毒素等,人一旦吃了,很容易中毒乃至危及生命。不能迷戀野生鱼类,它只是个传说。
第五种腌制的鱼不少人喜歡吃腌制的咸鱼。
可是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,必須要少吃。這次,咸鱼是真翻不了身了……

世界卫生組織与聯合国粮农組織聯合专家组發布的《膳食、營養和慢性病防治》報告中明確指出:中式咸鱼会致癌,經常吃咸鱼会增添鼻咽癌的風險。可是,这也且不是说咱就彻底不要吃咸鱼了。有时吃吃彻底可以,但必須要少吃。
什么?你问究竟买哪種鱼好?
答案是:除了不要吃的,均是能吃的。
那么问题来了,在那些能吃的鱼里,怎样挑到一条新鲜的鱼呢?
如何挑选到新鲜鱼
1、观眼球:新鲜鱼眼球饱满突出,角膜透明清亮,有弹性。次鲜鱼眼球不突出,眼角膜起皱,稍变浑浊,有时眼内溢血发红。腐坏鱼眼球塌陷或干瘪,角膜皱缩或有破裂;
2、嗅鱼鳃:新鲜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,黏液透明,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,无异臭味。次鲜鱼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,黏液轻度腥臭,气味不佳。腐坏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,有污秽的黏液,带有腐臭气味;
3、摸鱼体:新鲜鱼有透明的黏液,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,不易脱落(鲳、大黄鱼、小黄鱼除外)。次鲜鱼黏液多不透明,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,黏液黏腻而浑浊。腐坏鱼体表暗淡无光,表面附有污秽黏液,鳞片与鱼皮脱离贻尽,具有腐臭味;

4、掐鱼肉:新鲜鱼肌肉坚实有弹性,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,无异味,肌肉切面有光泽。次鲜鱼肌肉稍呈松散,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,稍有腥臭味,肌肉切面有光泽。腐坏鱼肌肉松散,易与鱼骨分离,指压时形成的凹陷不能恢复,或手指可将鱼肉刺穿;
5、看鱼腹:新鲜鱼腹部正常、不膨胀,肛孔白色、凹陷。次鲜鱼腹部膨胀不明显,肛门稍突出。腐坏鱼腹部膨胀、变软或破裂,表面发暗灰色或有淡绿色斑点,肛门突出或破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