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,引发了舆论震荡。据最新官方通报,事故造成3辆小车被压,致3死亡2伤。究竟是何原因才会发生这从天而来的灾难呢?一起来看一下。
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,引发了舆论震荡。对于事发原因,官方的初步分析是运输车辆超载所致。但就目前看,无锡高架桥事故仍有几点疑问需要解开。一、 当地应对是否都得力?二、问题只在超载车辆?三、设计施工方到底是谁?四、超载通行没人管?五、该怎么避免类似事故再发?消除公众安全焦虑的最好方式,是彻查责任,真正让“桥都坚固,路都安全”。
当地应对处置进展如何?
面对这么一起重大安全事故,公众在惊愕与祈祷之余,必定会生出大量疑问:实时伤亡数据,事故现场处理情况,事发桥梁建造与维护情况,肇事车辆情况等。
事发后,当地有些救护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,这呼应了救灾从速的民众期许。
但就舆情应对看,当地仍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。
比如,到目前为止,当地只发出了两波通告,通报的信息还挺单薄。虽然事情进展详查需要时间,但通过实时调查进展与结果的及时发布,增强事故的能见度,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显然很有必要。

比如,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报道,事故发生9小时后,当地政府新闻办微博连发两条无关信息,对于该事故只字未提。有记者现场连线政府值班热线,对方表示不知详情,而宣传部门负责人电话持续无人接听。
在网上,有人将这跟抓造谣者速度比照着看。这并不妥当,却也表明这样的舆情应对来得有些后知后觉。
又比如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介绍,他们赶赴现场之际,事发现场拉起封锁线阻止媒体拍摄。
这或许有露谨慎起见的考虑,但面对公众的热切呼应,回应上显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。